
水岸线测量作为水利、地质、环境、城市规划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工作,长期以来面临着复杂地形环境带来的技术挑战。特别是在"难以行走的泥泞水岸"、"茂密植被覆盖或桥梁遮挡的无信号水岸"以及"植被茂密航测难以穿透的湿地水岸"等特殊场景下,传统测量方法往往难以兼顾效率、精度和成本控制。
本次作业环境处于贵州省内一处湿地公园,测区长度约350m,包含了开阔环境的普通河岸、弱信号RTK无法固定的河岸。本次项目要求输出可进行水岸线绘制的点云坐标数据,并绘制水岸线。
在弱信号无法固定的河岸测区,往往存在高密度的地表植被,在此环境中,常规RTK无法固定测量,常规SLAM无法获取真实地面点。而深度融合RTK与SLAM技术的中海达V6,在这种复杂环境中将给出一份令客户满意答卷。

现场环境
信号受限:在茂密植被覆盖区域,常规RTK无法获取固定解
植被穿透:高密度地表植被使得常规SLAM技术难以获取真实地面点
精度保障:在复杂环境中仍需保持厘米级测量精度
成本控制:需要在有限预算内完成高质量测量任务
效率
在开阔水岸测量中,中海达V6作为一款带高精度RTK天线的SLAM扫描仪,可直出CGCS2000或WGS84标准坐标点云,用面域扫描代替单点测量形式,激光器所见之处“过目不忘”。
精度
区别于常规的SLAM设备,中海达V6是一款集SLAM、GNSS、IMU等多元技术融合解算的一款设备,RTK可固定区域点云绝对位置精度优于3cm,无信号、弱信号区域也能保证5cm内精度(10min或100m)。
信号
中海达V6是中海达借助自身优势、融合潮流技术推出的一款“新概念RTK”,具有环境适应力强的特点,在无信号、弱信号区域依旧能进行单点位的测量与输出高精度的绝对坐标点云,在弱信号水岸测量中,即使RTK无法获取固定解,依然能输出高精度的绝对坐标点云。
非接触
区别于常规RTK,中海达V6采用SLAM与RTK深度融合算法,可在河岸危险区域进行非接触测量,只需1张照片,即可完成刺点测量,刺点成功率95%,外符合精度可达到5cm。
扫描与点位测量同步进行
水岸测量中,岸边常常存在茂密的低矮植被,常规SLAM产品只能获取植被表面数据。得益于SLAM与RTK技术的深度融合,中海达V6设备通过加设对中杆的形式,扫描同时可利用对中杆进行点位精测,实现对植被下、激光器难以穿透的关键点逐一施测,通过物理接触的形式,“捅破”植被表面,百分百获取真实地面点。

扫描同时测量植被下关键点位

植被下点位示意
成本控制
区别于全站仪、RTK单点位测量形式,中海达V6产品面状非接触测量大幅提升作业效率,减少人力成本输出。再者,相较于昂贵的机载设备来说,价格处于明显优势的中海达V6更容易在水岸线作业中普及开来。
项目成功获取了:
高密度沿岸植被点云数据

沿岸植被点云
基于地面点云的精确水岸线绘制

基于地面点云绘制的水岸线
符合精度要求的绝对坐标数据集
本次湿地公园水岸线测量项目充分验证了中海达V6 SLAM RTK设备在复杂环境下的卓越性能:
技术:
解决了传统RTK在弱信号区域无法作业的难题
克服了无人机载激光雷达在植被密集区域的穿透限制
实现了复杂环境下厘米级精度的水岸线测量
经济:
相较于昂贵的机载设备,设备投入成本显著降低
作业效率提升,人力成本减少
单次测量即可满足多维度数据需求
中海达V6在此次项目中展现出的技术优势和环境适应性,为水岸线及相关地形测量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技术路径,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