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达水利水文】水文信息勘测

中海达logo

搜索
水文信息勘测
行业背景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ADCP) 是水体流场测验中非常重要的高科技仪器,在水文行业流量测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步取代其它种类的流量测量仪器。目前国内使用的河流型 ADCP 基本依赖进口,核心技术长期由国外垄断。由于水文行业具有极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急需河道流量测验 ADCP 商业化产品国产化。

解决方案

中海达iFlow系列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配备自主研发的iFlow测流软件。可测量流速流量,断面等数据。 作业过程:
1. 搭载平台:可搭载于中海达iBoat无人船、三体船、侧舷、在线监测平台等;
2. 软件:支持外接测深仪数据和GNSS数据有效解决动底和高沙等复杂环境。设置简单,符合国人操作习惯;
3. 成果:支持水深、坐标、流速、流量等多种数据成果导出。

方案优势

1.iFlow系列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是中海达自主设计、研发和生产的活塞式ADCP产品,产品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通过了水利部新产品鉴定,入选了水利部《水文测报新技术装备推广目录》;

2. 流速剖面量程 80 米,测流精度高达 0.25%±0.2cm/s ,产品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支持 RS232、RS422 以及 WIFI 数据传输方式,支持走航测量模式、定点测流模式以及自容测量等模式;

4. 完全自主研发测流软件,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开发。

应用案例
三峡库区某段航道水下地形项目
中海达多波束测深仪本次测区为三峡库区某段航道,水深在50-180米不等,水下地形变化较大,多陡峭地形。为准确掌握该段航道的水下地形情况,现场技术人员使用iBeam 8140P多波束测深系统开展水下地形测绘工作。
多波束测深系统在航道应急测量中的应用
航道应急测量从过去使用单一的单波束测深仪演变到现在的多波束测深仪,以其高分辨率、大扫宽、全覆盖测量等优点,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测量精度,是航道应急测量的绝佳利器。同时多波束测深仪还可以广泛应用于海图绘制、地质调查、航道疏浚、搜救打捞、路由调查等多个领域。
中海达iFlow RP600型ADCP在黄河高沙流域中的应用
山东省济南市泺口镇黄河大堤南岸的泺口水文站,常年为国家防总和黄河防总测报水情,为黄河下游山东河段的防汛抗旱、水量调度、工程建设、地方经济发展等提供精确的水文资料。由于汛期来临,受黄河上游调水调沙及冲刷的影响,黄河山东段的河水含沙量大,流速和流量增加,使得泺口水文站一直面临在较大含沙量环境下测流的难题。
水文流量测验中的应用
由于水文行业具有极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急需河道流量测验ADCP商业化产品国产化。国产中海达iFlow RP6O0型ADCP系统流量测验设备。该解决方案的优势体现在:1.流速剖面量程75米,测流精度高达0.25%±0.2cm/s,产品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支持 RS232、RS422以及WIFI数据传输方式,支持走航测量模式、定点测流模式以及自容测量等模式;3.完全自主研发测流软件,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开发。
淮河水下地形测量项目
位于安徽省怀远县境内的淮河河道,一方面由于淮河多年分洪、行洪、蓄洪,洪水携裹泥沙沉淀,导致河道缩窄,造成洪水下泄不畅,航运船舶搁浅;另一方面由于非法采砂,使得河道局部河床下切、主流线移位和岸线崩塌,严重影响河势稳定和危及防洪工程安全。因此淮河河道部门开展水下地形测量,对维护淮河良好水事秩序和河势稳定,确保淮河防洪、通航、生态和重要设施安全至关重要。
泰国曼谷某湖泊水域采用中海达BS12无人船水下地形测绘
中海达BS12无人船深入曼谷城市湖泊,针对其独特的环境,采用智能无人测量船iBoat BS12进行水下测绘数据采集。水下测绘不仅技术要求高,还需极高的数据精度,对城市防洪管理、生态保护和水域工程至关重要。中海达iBoat BS12以“轻便与智能”的独特设计,巧妙简化了复杂的测绘流程,让获取精准数据变得轻松无比。它实现了单人操作和自主导航,作业效率提升超过50%,为水域管理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助力智慧水利和生态保护的未来。
蚌埠水文站水下地形测量项目
蚌埠水文站作为百年老站,是安徽省重点河段河道地形测量工作的两个重要试点站之一。中海达应邀协助该站开展水下地形测量工作,作业范围为蚌埠水文站趸船为界的上下游约两公里的河段。
沪昆线跨拦路港桥水下地形及跨河桥墩、桥台、防汛墙结构扫测
中海达根据客户需求对沪昆线跨拦路港桥上下游100米范围内水下地形及跨河桥墩、桥台、防汛墙结构进行扫测,因该水域水深相对较浅,过往船只较多。综合考虑后采用中海达iBeam 8140P多波束测深系统集成搭载于iBoat BS15无人测量船,获取了两个研究点位的多波束测量数据。测量面积85421㎡,形成0.1m*0.1m密度三维点880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