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首次验证短报文,北斗定位对灾害防治监测可以做到这样

中海达logo

搜索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空间站首次验证短报文,北斗定位对灾害防治监测可以做到这样
2022-11-08

10月31日15时37分,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搭载着“梦天”实验舱,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而后“梦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次升空“梦天”实验舱还搭载了北斗短报文通信子系统,“梦天”实验舱的成功发射,也意味着北斗短报文通信首次在空间站上开展验证。

区别于美国GPS等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在无通信信号覆盖的地方,仍可定位和向外界发送短报文,在灾害救援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北斗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短报文通信等功能,除了能帮助实施救援之外,还能够监测地质灾害隐患,及时预警,有效保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围绕地质灾害防治的需求,国内企业结合自身的优势,开始布局地质灾害防治市场。伴随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推广应用,以及北斗自身的不断完善,性能得到提升的北斗开始取代美国GPS,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得到应用,并逐渐在全国遍地开花。

在抢占地质灾害防治领域这块蛋糕中,空间信息行业企业或许是最先行动的一批企业,这是因为它们一直专注于高精度GNSS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有能力开发出适用于地质灾害监测的全星座卫星接收机。以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海达)推出的北斗接收机VNet8为例。中海达北斗接收机VNet8自2011年开始研发,2012年年初正式推向市场,是当时市场上第一款真正支持北斗高精度的参考站专用接收机,推动了北斗在地质灾害监测领域的应用。

▲重庆市壤渡场北安装中海达地灾监测设备监测山体滑坡

与同类产品相比,中海达北斗接收机VNet8拥有四大优势:设备自带太阳能板和GPRS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可适应复杂的地形地貌,选点方便;设备工作几乎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以进行24小时全天候的观测;通过GNSS观测点的三维坐标可以同时测定;设备具有体积小,耗电少,操作简便的特点。之后,基于北斗接收机VNet8,中海达升级了地质灾害监测系统,该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NSS,以及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以一定范围(区域)的滑坡、泥石流及崩塌等地质灾变体为监测对象,对其在时空域的变形破坏信息和灾变诱发因素信息实施动态监测,收集相关地质环境变化信息,对未来可能发生灾害的地段(点)做出预测,从而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决策依据。中海达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先后在三峡黄土坡滑坡监测、刘家峡洮河滑坡监测、三峡重庆库区滑坡监测、广元市地质灾害监测等项目得到应用,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

国家的重视,企业的推动,北斗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应用落地生根,切实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据数据统计,自2015年以后,每到地质灾害频发季节,北斗每年都能成功预警地质灾害隐患,且成功预警的次数在逐年增加。